国医传承
致力于提供卫生健康、中医药行业新闻动态、宣传国家卫生政策、发布中医药文化、健康科普知识为主的卫生健康、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是为广大卫生健康、中医药工作者当好时代榜样的追随者和记录者,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3年11月23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广东2006年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特别是2021年底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来,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奋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锦汤,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玲,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袁伟出席新闻发布会。
据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介绍,广东奋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五大高地”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打造医疗高地,中医医疗资源总量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充分发挥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5家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7家国家中医特色中医院建设医院和19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等重大项目和工程的牵引辐射带动作用,建设高水平中医医院群。推进3家综合医院的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创建15家省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基地,遴选10家医院开展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试点,做大做优中医药优质资源。2022年,全省中医医疗机构2.4万个,中医诊疗量1.87亿人次,占全省诊疗量的23.3%,约占全国的10%。二是打造创新高地,中医药科研优势持续巩固。“两室四院一中心”等高水平中医药科研平台深化建设,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加快建设,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批7个工作站完成立项。全省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项,10项中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是打造人才高地,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建设首批4家省级高水平中医药学院,中医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数量持续领跑全国。实施中医师承薪火工程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工程,全省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达5.66万人。选树“大医精诚”典型,新评选第五届省名中医80名。四是打造产业高地,产业集群效应持续扩大。新增“岭南新八味”道地药材保护名录,首批18个中药制剂入选“岭南名方”,建设18个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中华老字号中药广州现代产业城。202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年产值约284.1亿元,全省中药工业营业收入636.81亿元。五是打造国际化高地,中医药“走出去”步伐显著加快。搭建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第四、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36项。粤产青蒿素“哌喹片”获得40个国家的专利授权,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完成20款中成药海外注册或备案。
据徐庆锋介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的主要责任主体,广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特别是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来,广东立足粤港澳三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目标,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在推进规则衔接、制度衔接和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高规格的制度设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及有关配套实施方案、《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发展大局全方位高水平谋划,推进落实。
二是搭建高质量的交流合作平台。开辟粤港澳三地中医药融合发展新路径,广东中医药主管部门联合港澳卫生行政部门成功举办了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共促成85项中医药合作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中,设立中医药服务贸易高峰论坛,共商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良策,有力推动中医药从大湾区走向世界。
三是健全高效率的协作交流机制。落实《粤澳中医药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粤港澳三地中医药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多领域专业联盟,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标准和中医药人才协同机制,有效促进了湾区内中医药交流合作。
四是完善高水平的多元服务功能。加大港澳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发展路径。广东中医药院校招录港澳学生规模持续名列全国首位。支持港澳中医师在大湾区内地执业,目前已有204名港澳中医师在广东省内医疗机构执业创业。选派中医药专家支持香港中医医院建设。实施“大湾区中医访问学者计划”向港澳派遣中医专家,共同探索中西医结合新模式和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的新路径。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玲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有关工作要求,广东省药品监管局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目前,总体目标要求的第一阶段6项重点任务均已全部落地见效。
据介绍,一是落实“港澳药械通”政策,打通了国际先进创新药械快速进入内地临床应用的通道。截至目前,“港澳药械通”共批准指定医疗机构19家,批准药械48种,其中药品27种、医疗器械21种,惠及患者4050人次。
二是承接国家药监局委托对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简化注册审批,推动粤港澳中药监管机制对接,助力优质港澳传统中成药实现在内地注册上市,全面提升广东省中药注册审评审批能力。截至目前,已有10个港澳外用中成药获批内地注册上市。其中澳门2个,香港8个。
三是支持港澳药品跨境在大湾区内地生产,推动大湾区产业一体化发展。通过首创“港澳持有+大湾区内地生产”的监管模式,发挥粤港澳三地中药产业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推动形成互补互动的产业链条。目前,已有麝香活络油等2个香港药品顺利实现跨境生产上市。
四是推动大湾区内地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成功跨境至澳门使用。目前,广东省中医院首批6个院内制剂批准跨境至澳门镜湖医院临床使用,让内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更好地惠及澳门居民。
五是支持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粤港澳中医药政策与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平台,提升横琴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同时,支持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使用澳门地区已上市部分药品,进一步推动粤澳两地医疗和用药等民生公共服务衔接。
王玲表示,下一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和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要求,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药品监管创新政策落实落地,促进大湾区中药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还就完善中医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开展中医药服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制剂“岭南名方”遴选工作、支持中医药科技平台建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锦汤,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玲,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袁伟出席新闻发布会。
广东“五大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据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介绍,广东奋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五大高地”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打造医疗高地,中医医疗资源总量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充分发挥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5家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7家国家中医特色中医院建设医院和19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等重大项目和工程的牵引辐射带动作用,建设高水平中医医院群。推进3家综合医院的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创建15家省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基地,遴选10家医院开展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试点,做大做优中医药优质资源。2022年,全省中医医疗机构2.4万个,中医诊疗量1.87亿人次,占全省诊疗量的23.3%,约占全国的10%。二是打造创新高地,中医药科研优势持续巩固。“两室四院一中心”等高水平中医药科研平台深化建设,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加快建设,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批7个工作站完成立项。全省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项,10项中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是打造人才高地,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建设首批4家省级高水平中医药学院,中医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数量持续领跑全国。实施中医师承薪火工程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工程,全省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达5.66万人。选树“大医精诚”典型,新评选第五届省名中医80名。四是打造产业高地,产业集群效应持续扩大。新增“岭南新八味”道地药材保护名录,首批18个中药制剂入选“岭南名方”,建设18个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中华老字号中药广州现代产业城。202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年产值约284.1亿元,全省中药工业营业收入636.81亿元。五是打造国际化高地,中医药“走出去”步伐显著加快。搭建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第四、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36项。粤产青蒿素“哌喹片”获得40个国家的专利授权,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完成20款中成药海外注册或备案。
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
中医药高地建设
据徐庆锋介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的主要责任主体,广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特别是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来,广东立足粤港澳三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目标,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在推进规则衔接、制度衔接和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高规格的制度设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及有关配套实施方案、《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发展大局全方位高水平谋划,推进落实。
二是搭建高质量的交流合作平台。开辟粤港澳三地中医药融合发展新路径,广东中医药主管部门联合港澳卫生行政部门成功举办了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共促成85项中医药合作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中,设立中医药服务贸易高峰论坛,共商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良策,有力推动中医药从大湾区走向世界。
三是健全高效率的协作交流机制。落实《粤澳中医药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粤港澳三地中医药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多领域专业联盟,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标准和中医药人才协同机制,有效促进了湾区内中医药交流合作。
四是完善高水平的多元服务功能。加大港澳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发展路径。广东中医药院校招录港澳学生规模持续名列全国首位。支持港澳中医师在大湾区内地执业,目前已有204名港澳中医师在广东省内医疗机构执业创业。选派中医药专家支持香港中医医院建设。实施“大湾区中医访问学者计划”向港澳派遣中医专家,共同探索中西医结合新模式和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的新路径。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玲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有关工作要求,广东省药品监管局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目前,总体目标要求的第一阶段6项重点任务均已全部落地见效。
据介绍,一是落实“港澳药械通”政策,打通了国际先进创新药械快速进入内地临床应用的通道。截至目前,“港澳药械通”共批准指定医疗机构19家,批准药械48种,其中药品27种、医疗器械21种,惠及患者4050人次。
二是承接国家药监局委托对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简化注册审批,推动粤港澳中药监管机制对接,助力优质港澳传统中成药实现在内地注册上市,全面提升广东省中药注册审评审批能力。截至目前,已有10个港澳外用中成药获批内地注册上市。其中澳门2个,香港8个。
三是支持港澳药品跨境在大湾区内地生产,推动大湾区产业一体化发展。通过首创“港澳持有+大湾区内地生产”的监管模式,发挥粤港澳三地中药产业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推动形成互补互动的产业链条。目前,已有麝香活络油等2个香港药品顺利实现跨境生产上市。
四是推动大湾区内地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成功跨境至澳门使用。目前,广东省中医院首批6个院内制剂批准跨境至澳门镜湖医院临床使用,让内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更好地惠及澳门居民。
五是支持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粤港澳中医药政策与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平台,提升横琴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同时,支持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使用澳门地区已上市部分药品,进一步推动粤澳两地医疗和用药等民生公共服务衔接。
王玲表示,下一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和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要求,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药品监管创新政策落实落地,促进大湾区中药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还就完善中医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开展中医药服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制剂“岭南名方”遴选工作、支持中医药科技平台建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中国中医药新闻信息网】采集/撰稿/编发/来稿或转自其它媒体,相关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中医药行业信息内容之目的,不代表【中国中医药新闻信息网】观点,亦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010-53320608,我们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成,谢谢合作!诚邀各类媒体、机构或个人与我们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