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传承
致力于提供卫生健康、中医药行业新闻动态、宣传国家卫生政策、发布中医药文化、健康科普知识为主的卫生健康、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是为广大卫生健康、中医药工作者当好时代榜样的追随者和记录者,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陈士林、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朱立国入选。
陈士林,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CGCM(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中国质量协会中药分会会长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等,并在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接受专业培训、哈佛医学院Mclean医院做访问学者等。兼任日本东京药科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药典传统中药咨询组委员等。担任APSB,Chinese Medicine,《药学学报》等刊副主编。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陈士林创建了基于ITS2的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方法体系,完成专著《中国药典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从基因层面解决中草药物种真伪鉴定的难题,被评为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通过全基因组解析提出灵芝为首个中药基原药用模式真菌,被Nature China选为中国最佳研究亮点推介;完成并发表人参、丹参、赤芝、菊花、卷柏、穿心莲、紫芝、紫苏、黄连、红豆杉黄花蒿等全基因组图谱和相关组学研究,成功培育并获批11个中药材新品种证书或良种证书,提出并主编《本草基因组学》学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列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出版《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奠定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完成并编著《中国中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数值区划》,避免中药材盲目引种栽培。
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Agilent Thought Leadership Award、诺奖之星等荣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授权38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0余篇,包括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论文被引用3万余次。入选Elsevier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和“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19)”。
朱立国,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特聘副会长兼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国家中医重点学科(骨伤科)带头人,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筋伤治疗手法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医正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中西医结合骨伤研究所所长,《中国骨伤》杂志主编,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围绕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开展系统研究,共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等各类课题3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2009、2017),省部级一等奖6项及北京市政府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主持制/修订该类疾病6项中医/中西医循证指南,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及教材9部。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医德标兵、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陈士林
陈士林,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CGCM(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中国质量协会中药分会会长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等,并在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接受专业培训、哈佛医学院Mclean医院做访问学者等。兼任日本东京药科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药典传统中药咨询组委员等。担任APSB,Chinese Medicine,《药学学报》等刊副主编。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陈士林创建了基于ITS2的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方法体系,完成专著《中国药典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从基因层面解决中草药物种真伪鉴定的难题,被评为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通过全基因组解析提出灵芝为首个中药基原药用模式真菌,被Nature China选为中国最佳研究亮点推介;完成并发表人参、丹参、赤芝、菊花、卷柏、穿心莲、紫芝、紫苏、黄连、红豆杉黄花蒿等全基因组图谱和相关组学研究,成功培育并获批11个中药材新品种证书或良种证书,提出并主编《本草基因组学》学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列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出版《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奠定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完成并编著《中国中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数值区划》,避免中药材盲目引种栽培。
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Agilent Thought Leadership Award、诺奖之星等荣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授权38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0余篇,包括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论文被引用3万余次。入选Elsevier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和“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19)”。
朱立国
朱立国,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特聘副会长兼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国家中医重点学科(骨伤科)带头人,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筋伤治疗手法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医正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中西医结合骨伤研究所所长,《中国骨伤》杂志主编,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围绕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开展系统研究,共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等各类课题3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2009、2017),省部级一等奖6项及北京市政府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主持制/修订该类疾病6项中医/中西医循证指南,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及教材9部。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医德标兵、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祝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中国中医药新闻信息网】采集/撰稿/编发/来稿或转自其它媒体,相关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中医药行业信息内容之目的,不代表【中国中医药新闻信息网】观点,亦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010-53320608,我们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成,谢谢合作!诚邀各类媒体、机构或个人与我们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