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药闻 >
中国药闻

【代表委员声音】吴焕淦代表:促进中医药“非遗”数字化传承

发布时间: 2025-03-07 09:49:57 文章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致力于提供卫生健康、中医药行业新闻动态、宣传国家卫生政策、发布中医药文化、健康科普知识为主的卫生健康、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是为广大卫生健康、中医药工作者当好时代榜样的追随者和记录者,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数字化传承在现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表示,要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推动“非遗”资源开放共享。


在吴焕淦看来,目前中医药“非遗”数字化仍面临技术、机制与人才等多重挑战,亟需系统性优化。一是数字化传承的技术工具与中医理论适配性不足,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等数字化技术多基于西医逻辑开发,难以充分适配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等核心理论。二是区域协同机制薄弱与资源分配失衡,中医药“非遗”数字化呈现“东部强、中西部弱”的格局,而云贵川等中医药资源大省数字化覆盖率不足,跨区域协作尚未形成。三是公众参与路径单一,活态传承乏力。多数平台仅提供静态图文浏览,缺乏互动性设计。


为此,吴焕淦建议,要开发中医理论导向的专用数字化传承技术工具。构建“中医知识嵌入型”算法框架,联合中科院、DeepSeek等机构,研发适配中医理论的AI模型;突破“非遗”技艺数字化还原瓶颈,运用柔性电子皮肤、高精度力学传感器捕捉名医手法细节,建立“触觉-疗效”映射数据库;深化哲学内涵可视化表达,通过VR等技术构建“中医哲学体验馆”,以沉浸式叙事解析“气血运行”“药性归经”等概念,增强公众认知。


区域协同发展也是吴焕淦代表关注的重点。他建议,要建立全域协同的中医药“非遗”数字化共同体,实施“东西协作”对口支援机制,推行跨区域标准互认与利益共享,探索“数据入股”模式,允许中西部以“非遗”资源入股东部技术企业,按比例分配衍生收益。可建设“数字长江”“非遗”走廊,沿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共建“非遗”数字化联盟,开发“一键通”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海派灸法、徽派炮制等技艺的在线协作传承。


为了激发中医药“非遗”传承的活力,吴焕淦代表还提出要构建全民参与的中医药“非遗”活态传承生态。可与头部游戏公司合作,将中医药“非遗”深度植入游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非遗”健康驿站”,配备AI体质辨识仪与VR技艺体验舱。居民完成健康评估后,可生成个性化“非遗”养生方案。发起全国青少年中医药“非遗”数字创作大赛,鼓励用短视频、虚拟偶像等形式重构经典。对优秀作品给予“‘非遗’传承学分”认证,纳入高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中国中医药新闻信息网】采集/撰稿/编发/来稿或转自其它媒体,相关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中医药行业信息内容之目的,不代表【中国中医药新闻信息网】观点,亦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010-53320608,我们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成,谢谢合作!诚邀各类媒体、机构或个人与我们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